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艺术实践 > 学术交流 > 正文

成都四千名小学生齐跳“非遗”舞蹈 助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发布时间:2023-10-16 08:41:24|浏览人次:

广博而深邃的中国传统文化,适用于不同地域和文化背景的人们。为扎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的系统性保护,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日前,由成都大学中国-东盟艺术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彭州市延秀小学、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办,成都市科普基地“非遗舞蹈科普平台”承办的“爱成都·迎大运”四千名小学生传承非遗的大型社会实践科普活动,在成都拉开序幕。通过四千名小学生共舞“非遗”传统舞蹈,让孩子们在活动中亲身实践传承“非遗”传统舞蹈、弘扬“非遗”传统文化,做新时代传承人,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好走向世界贡献自己的力量。

四千余名齐舞“非遗”舞蹈

激起学子们传承“非遗”的无限热情

四千名小学生传承“非遗”,是一次罕见的创举,也是一次亲身力行的把“非遗”传承融入国民教育的重要实践。此次“爱成都·迎大运”四千名小学生传承非遗的大型社会实践科普活动从3月28日至3月31日,在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园举行,为期四天。活动中,来自彭州市延秀小学的四千余名小学生在参观了世界大学生运动会比赛场馆后,来到了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园用优美的舞姿亲身实践传承“非遗”。伴着悠扬悦耳的背景音乐,孩子们跟随有着具有“中国‘非遗’舞蹈传播第一人”之称的舞蹈美育家、成都大学中国-东盟艺术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何洋托美次仁学习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舞蹈“博巴森根”。

跟随领舞者何洋托美次仁摇响串铃,身后头戴小红帽、身着统一校服的小学生们,手牵手,边唱边迈开了步子……“博巴森根”的传习教学现场场面壮观、气氛热烈。小学生们在四天的传承学习中,跟随何洋托美次仁在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园的广场上牵手而舞,边跳边唱,欢快的舞步、激情的呐喊声“嗨爆”了整个“非遗”博览园。同时,在“非遗”传统舞蹈的教学中,何洋托美次仁通过亲身的跳舞示范、详细的讲授,激起了前来传承学习的四千余名小学生以及家长和老师们传承“非遗”的无限热情。

“通过快乐的舞蹈学习,不仅运动了身体,还了解到了祖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我们以后要继续努力学习和传承‘非遗’,争做‘非遗’传承的小小志愿者。”参与活动的孩子们纷纷表示,此次活动让他们亲身感受到了中华“非遗”项目所蕴含的传统文化的厚重。

让外国小朋友感受“非遗”魅力

活动促进了中华优秀传统更好的走向世界

此次,何洋托美次仁的“非遗”传统舞蹈传承教学,不仅打动着我国的小学生们,也深深的让外国的小朋友们感受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无限魅力。在传承学习后,来自非洲加纳、现就读于彭州市延秀小学三年级的阿卡哆卡丝小朋友非常激动,现场演唱了一首《我爱你中国》,并在舞台上大声说道:“我非常喜欢中国的‘非遗’传统舞蹈,十分愿意传播好中国的‘非遗’传统文化。”

“‘博巴森根’是四川省阿坝州理县甘堡藏寨独创独有的藏族大型叙事性锅庄舞蹈,其特色的‘钻、扭、解’动作记录着一段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故事。此次的传承学习,就是要让小学生通过学习传统舞蹈,经过亲身体验和实践,从小树立家国情怀,志愿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据何洋托美次仁介绍,通过舞蹈来传承“非遗”,对于小学生而言,是一种极具“寓教于乐”的学习方式,孩子们的热情、活泼,十分符合“非遗”传统舞蹈活泼的表演形式,也十分贴切小学生们这一年龄段的性格特征与学习需求。“‘非遗’传统舞蹈的传承学习,跳动的是激情的舞步,传承的是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通过这样的舞蹈,能够让小学生们从小树立家国情怀和文化自信,志愿传承‘非遗’,让古老的‘非遗’在当代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此外,在此次传承“非遗”的活动中,四千余名小学生在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还参观了“非遗”的传统工艺品、传统服饰与传统绘画等艺术精品,感受到了“非遗”传统技艺的博大精深,并了解了保护和传承“非遗”的相关知识。

据了解,此次活动通过非富多彩的“非遗”传承教学,让小学生感受到了在“非遗”传承学习中的活泼形式与快乐体验,让孩子们在“非遗”传统舞蹈的学习中“参与美、感受美、创造美”,也让参与活动的来自其他国家的小朋友亲身的感受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无限魅力,促进了中华优秀传统更好的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