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4日,成都市新都区学前教育第7联盟组2025年第二次活动及成都大学非遗舞蹈科普平台成都市新都区第二幼儿园工作室授牌仪式在新都区第二幼儿园举行。成都大学中国-东盟艺术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党委书记黄先政教授、副院长何洋托美次仁副教授及党政办程川老师受邀参加此次活动。

本次活动以打通大中小幼美育一体化通道为宗旨,“以评促美,向美而行”为主题,响应“五育融合”的新时代育人目标,目的是以专业引领教师“看见儿童审美表达、支持儿童审美创造”专业能力提升。活动当日,黄先政教授、何洋托美次仁副教授与学前教育第7联盟组成员们聚焦环境育人与游戏化学习,先后观摩了幼儿早操展示、班级环境及幼儿常态化区角游戏,深入体验非遗如何通过常态化、生活化的渗透,引导幼儿触摸文化脉络、激发审美创造。

在案例分享环节,新都区第二幼儿园的陈艳老师、雷婷老师分别展示了《从“年兽可怕”到“年兽朋友”》《“织”就童趣,编织成长》案例。黄先政教授针对两位教师的分享进行了专业点评,着重指出美育与非遗结合在幼儿园阶段具有重要意义。他说,幼儿阶段纯净且充满想象力,是启蒙的关键时期。以非遗为载体的美育,一方面借助美术、音乐等形式,能在幼儿天马行空的创作中激发其创新意识、思维与能力;另一方面,能够培养幼儿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使其在感受美、发现美的过程中,实现想象美与创造美。

何洋托美次仁副教授就国家级非遗舞蹈《博巴森根》进行现场教学,他带领老师们亲身感受三个关键动作,让大家领略到非遗舞蹈的独特魅力,进一步加深了教师们对非遗艺术的理解与感悟,为后续将非遗元素融入学前教育教学提供了直接的体验与指导。

观摩活动结束后,举行了成都大学非遗舞蹈科普平台成都市新都区第二幼儿园工作室授牌仪式。此次合作聚焦非遗文化传承与美育融合,旨在激发幼儿对非遗文化的兴趣,培养其创新思维与审美能力,为非遗文化在幼儿教育中的创造性转换搭建了全新平台。

未来,成都大学中国-东盟艺术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将继续加大“五跑”力度,发挥专业优势,主动服务地方中小学及幼儿园美育工作及非遗传承,与联盟组各成员携手,凝聚更多智慧与力量,共同描绘学前教育新图景,让美育真正成为幼儿“可触摸的文化传承”与“可生长的创造力源泉”,实现以美启智、以美润心的教育目标,同时也借助成都市各区市县中小学幼儿园的平台,将成都大学非遗舞蹈科普平台的非遗传播工作在基层学校生根发芽,充分发挥学院非遗传承保护的作用功能。